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_分节阅读_15(2 / 2)


周父帮着剁肉和馅,赵玉珍忙着揉面擀面包包子,大宝见家里热闹闹的也不出去玩了就在旁边瞎捣乱。周小云有心帮忙又见弟弟妹妹没人带,就把注意打到了大宝身上。

“哥哥,你看小宝和二丫也不听我话。你最大,小宝的二丫都肯听你的话,你带他们俩才出去玩他们一定高兴。”

三言两语哄骗了虚荣心强的大宝带着小宝和二丫去屋外玩,周小云洗干净了手来帮忙。

赵玉珍把蒸好的馒头一个一个捡到桌子上凉一凉,见周小云包包子有模有样很惊奇。

周小云手小就把面团弄的小一些,揉一揉再捏成薄皮,用小勺挖了一小勺馅放在中间,再用手沿边捏出一个一个小褶子,最好合拢起来用手团一团,一个可爱玲珑的包子就包好了。

一开始周小云还有些生疏,等两个包下来前生的记忆就部回来了。

动作越来越熟练,虽没有赵玉珍包的快却和周父速度差不多了。她包出的包子还胜在外形好看,既不扁也不歪很端正小巧。

有了周小云的帮忙速度快了不少,到了下午的时候馒头包子糖角部出笼了。

馒头又大又结实,三角形的糖角非常可爱,包子里有很多小巧玲珑的都出自周小云的手笔,周小云自我陶醉了一下。别说,最受欢迎的就是周小云包的这些小一号的包子了。

午饭自然是香喷喷的肉包子,大宝一个人就吃了五个。

周小云倒是爱吃糖角,里面包的红糖化成糖水,咬一口又甜又烫又香,得慢慢吃。周小云饭量不算大也吃了三个才停嘴。

等还笼屉的时候,赵玉珍往笼屉里放了几个包子馒头,让周小云和大宝两人抬着还给大伯家。

大宝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好吃的包子放进笼屉,嘟囔了两句。

赵玉珍白了儿子一眼:“借人家的笼哪能空的还回去呢,当然得放些包子馒头。你今天吃了那么多包子还没吃足啊?”

这种疼爱似的批评不痛不痒向来不被大宝放在心里,笑嘻嘻的和周小云抬着笼屉去了大伯家里。

大伯在忙着做桌椅,大妈沈华凤看见大宝周小霞抬着笼屉来了连忙接过去,招呼两人到家里玩。

笼屉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大宝个子大劲大还不觉得,周小云可是气喘吁吁了,幸亏几步就到了,就这也把周小云累的够呛。

周小霞端了杯水给周小云喝,周小云喝了几口后才觉得不那么累好些了。

大妈把笼屉里的馒头和包子收拾起来,看到里面有两个特别小的包子笑着问了一句:“哟,怎么今年包子还有这么小巧的,手可真巧。”

还没等周小云谦虚几句,一边的大宝就抢着回道:“大妈,你眼光可真好,这两个是大丫包的,我妈和我爸包的比这个大多了。大丫这个包的特别好看,我都舍不得吃。”

其实大宝是觉得包子大肉馅多才没吃小的,他中午一口气吃了五个大肉包子,要是小的最少也得吃七八个。

大妈很意外,端详了两个包子一会儿,只见和孩子拳头般大小,上面的褶子捏得整齐周正,异常可爱。若不是大宝说哪能想到这是出自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手呢?

大妈的夸赞让周小云有些得意,但是她嘴上却谦虚了几句面上绝不露一丝骄傲,又引得大妈发自内心的赞赏与喜爱。

周小霞立即对周小云刮目相看,她现在还不会包包子呢!周志海趁着各人说话没注意把包子几口吃掉一口,边吃边想味道真不错!

第三十四章 繁忙的过年(三)

每到过年时孩子最开心的事情除了吃就是还能有新衣服穿,谁家都是不管怎么样也得给孩子添件新衣服买双新鞋过年。

周家兄妹多,小宝都是捡了大宝的旧衣来穿,二丫穿周小云的以前的棉袄,周小云则是穿周小霞以前的旧衣服。身上穿的棉袄就是周小霞前年的穿剩的,周小云个头比同龄的高一些今年穿已经有些小了。

赵玉珍买了一些花布称了几斤棉花回来,准备给孩子做衣服。

村里有一家裁缝店做大人穿的衣服,至于孩子的棉袄谁家都是当妈妈的亲手做的。赵玉珍手艺很是不错,一个下午剪剪裁裁缝缝就替大宝做了一身新的棉袄棉裤,到了晚上又替周小云做了一身。

本来周小云在童年时期是很少有新衣服的,不过现在的周小云体贴乖巧懂事很得父母的欢心,所以赵玉珍趁着手头有几个钱想着替周小云也做一身新衣服。

周小云的棉袄棉裤是粉红花布里面塞了棉花做出来的,粉嘟嘟的颜色很招人喜欢,周小云见了很高兴,谁不爱穿新衣服啊。可惜这新衣服得大年初一才能穿的,现在只能看看而已得再等上几天。

大宝的棉袄是蓝花布做的,大宝喜欢的不行非要现在就穿上。

赵玉珍肯定不同意了:“新棉袄得新年穿,哪有这时就穿的。你这猴样子穿到身上两天都撑不了就脏了,大年初一就没新衣服穿了。到时候人家孩子拜年身上都是新的,就你穿脏衣服去拜年,多难看!”

说完,就把衣服都收起来了。

周小云安慰大宝:“大宝,还有三四天就过年了,快了。”

大宝想想也是,就没闹腾。

小宝和二丫没有新衣服,一人得了一双新棉鞋和新袜子。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集市上人多的挤不动。赵玉珍每天早上都要去挤一通,回来的时候就两手满满的回来了。要知道年后到正月十五以后才开始逢集呢!这大半个月的吃喝都得现在预备好,真够她忙的。

周父把家里养了大半年的公鸡和鸭子各逮了两只准备宰了新年时招待亲戚。

鸭子比较温驯一逮就一只,可